近日,全市大中小学陆续开学,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长宁区法宣办、我校法学院共同为社区内的外籍青少年送上了“开学法治第一课”。
据长宁区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相关工作要求,推进《古北社区涉外法律服务一本通》编撰更新,法学院应邀加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的工作团队。法学院教师邾立军副教授与其指导的学生团队为虹桥街道辖区内的外籍未成年人编写了社区少年儿童法律保护双语问答。
法律问答围绕外籍未成年人在成长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在选题上侧重实用性。不仅关注外籍未成年人遇到侵权应如何寻求救济,如包括遇到家庭暴力、小区和社区内遭受流浪动物、游玩设施质量问题和高空抛物等侵权以及教育机构内遭受侵权等不同场景下的救济途径;还关注未成年人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例如未成年人侵权他人和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时,应如何承担责任和规范自身行为;同时贴合生活与时事热点,如对主播打赏行为的认定以及遇到公共突发事件时未成年人的监护问题。
为了宣传民法典并兼顾法律援用的准确性,团队在编写时采用了民法典条文和相关民事法律双对照的模式;同时,为了方便外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阅读,还推出了双语版本。通过这些努力,让孩子们不仅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也上好“个人权益保护的第一课”。
法学院发挥涉外法律专业优势,已与虹桥司法所合作开展了多个涉外法律服务项目,包括线上线下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普法推文、双语法律问答、业务培训、法治讲座等。今年上半年,法学院教师李磊、研究生董岭晓为“长宁虹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疫情防控双语法律问答专栏提供专业的法律英语翻译,累计发布22期,为中外人士普及防疫法律知识,被上观新闻、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等相继报道。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师生加入古北市民中心涉外法律服务志愿团队,今年5月以来持续开展线下法律咨询,并应虹桥司法所邀请参与制作“治理微课堂—法律彩虹桥”涉外法律热点答疑直播云课堂;同时,应长宁区法宣办、公证处、虹桥司法所、外籍人士中心的邀请,法学院教师谢宝朝在虹桥海外人才荟(古北市民中心站)为外籍人士解读后疫情时代的涉外劳动法律关系。法学院还选派优秀学生至虹桥街道社区平安办、营商服务办见习,促使学生了解基层社情民意,提升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