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卢先堃:你走过的每一步,身后都有脚印

发布时间:2019-01-17发布者:陈文樑访问量:486

记者上一次采访卢先堃校友大约是十年之前。那时候他的身份是中国常驻世贸组织(WTO)代表团参赞。在2017年岁末我校法学院举办的一场学术讲座上,再见到卢先堃校友,亲切依然,他的深沉和自信、儒雅和智慧一点都不令人感觉陌生。

  

 

——记我校1989级校友、日内瓦策科咨询中心执行董事、“国际贸易发展和经济治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卢先堃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图文信息大楼530的半圆桌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卢先堃正在为法学院的数十位研究生和本科生作“当前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谈判热点问题”的讲座。开场时,卢先堃谦虚地说道:“说是讲座,其实我也没有准备PPT,大多是近期的所思所想,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他全程手持话筒站立着侃侃而谈,身姿挺拔,很有儒雅学者的风度。

  

“以前大家都在谈论全球化,认为要拥抱全球化。但近些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典型的有‘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后各种保护主义政策,甚至有‘反全球化’这样的词语出现,这不禁让人思考,是不是真的出现了‘逆全球化’?”卢先堃的讲座一上来就抛出热点问题,对此他给出的观点是“全球化只是发生了变革,并没有被逆转”。


“出现这样的趋势,只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全球化不只是利好的因素,它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给国家带来发展,也带来了更强烈的竞争。但是全球化并没有被逆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台‘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芯片来自韩国,软件专利来自美国,其他零件可能来自日本、越南、泰国等地,只是最终在中国组装。这已经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世界制造’。所以说全球的产业链布局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果你采取逆全球化的贸易措施,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除了“全球化”,卢先堃还在讲座中阐述了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困境、中国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各国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的具体定位和应当发挥的作用以及新型大国关系在多边贸易体制内的具体诠释等问题。他结合自身从事WTO工作多年的经验,对“一带一路”,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化战略等进行了解读。在场的师生被他的讲座内容吸引,引发了更多深入的思考和热烈讨论。

  

“现在WTO最受欢迎的是精通法律、政治、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对当前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谈判热点问题能有清晰的判断,跟卢先堃的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当年他从“外贸学院”毕业是1993年,毕业后工作分配到当时的外经贸部,长期主管欧盟经贸事务。1997年至2000年任中国驻欧盟使团三秘。2000年至2002年任欧洲司欧盟处副处长,参与起草首份“中国对欧盟经贸关系政策文件”,并发表多篇有关欧盟的文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调入商务部世贸司,历任货物贸易处副处长、农业处处长等职务,主管贸易救济、纺织品、农业等议题谈判,并就上述议题发表过多篇文章。

  

2006年至2014年,卢先堃常驻瑞士日内瓦,担任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参赞和综合组长,负责多哈回合谈判协调以及与国际组织、新闻媒体、智库大学等机构的联络等综合性事务以及环境、渔业补贴和发展等具体议题的谈判。


说起刚工作那时候的经历,卢先堃记忆犹新:“我虽然是学英语出身,第一次作翻译谈判的时候,还是紧张到浑身冒汗。主要是专业词汇太多,为了能够胜任翻译工作,我坚持每天早上用收音机听英语,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一年后就不那么紧张了。”在从欧盟双边谈判转到多边谈判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法律功底不深是“短板”,于是赴对外经贸大学完成了国际贸易法硕士研究生的深造,他强调在WTO中起决定效应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而是白纸黑字的贸易协定,深厚的法律功底显得尤为重要。“现在WTO最受欢迎的是精通法律、政治、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2017年10月11日,我校成立全国首家贸易谈判学院。卢先堃觉得,我国在国际经贸组织的谈判人才、争端解决人才和提供贸易谈判支持的专家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因此,着力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贸易规则与谈判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母校大有可为。

  

“顺其自然,超越自我”

 


谈及母校的时候,卢先堃充满了自豪感。“我是从外贸学院走向外经贸部,走向WTO,走向世界舞台的。母校对我的栽培使我受益终生,真是师恩难忘。”他特别感激当时教授他外语、现任副校长的陈洁老师。他说,“母校的老师不仅传授我们经济学的知识,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1989年至1993年的大学四年时光对卢先堃而言“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他回忆到,虽然那时候的外贸学院很“袖珍”,全校学生也不过一千多人,“走在校园里,不管碰见谁都是熟人。”母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创业者。“在世界舞台上,我经常能够遇到我们的校友。”


“同学们一定要立足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努力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练好英语。现在,‘会英语’已经像‘会开车’一样成为了一种基本技能。因此,大家在学校期间还是要抓住各种机会,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锻炼国际交流能力。”这是卢先堃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通过留学、游学、在跨国公司实习等方式了解国际形势与国情、社情,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十年前,卢先堃回到母校,有人问他的人生准则,他给出八个字:“顺其自然,超越自我。”今天再问起,他不忘初心,信念依旧。


“很多事情你顺势而为,厚积薄发,阅历就变成了你最宝贵的财富。每个阶段也不要忘记给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地去超越自己。”卢先堃微笑着说道:“你走过的每一步,在你的身后都会留下脚印!”


返回原图
/